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查明朝时期经济政策的主张,学生准确解读分析材料、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材料的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令有和没有相互促成,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各种农匠的工作,都是立足于农民的资本,而不是农业的累赘。因此,价格低还是贵,程度轻还是重,都在于君王的掌控中。依据材料信息“农末适均”可知A项错误。古代的本业是农业,故B项错误。由“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可知D项错误。依据“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可知作者认为农业与工业比例适当,经济就会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明朝张翰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经济政策的主张和材料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把握明朝时期经济特征和材料信息。材料的关键词:“农末适均”“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2.(3分)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考点】1O:科举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应熟悉科举产生的影响。【解答】A.寒族子弟和小姓都有一定比例,故A不正确。B.科举考试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D.《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包括了寒族、小姓、士族而士族所占比例很大,说明唐代科举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点评】对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需重点关注科举制。3.(3分)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