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38编辑:孟优悠邮箱:hainingyoyo@163.com新年案例大三的小杰近来突然决定考研。眼下,离考研还有一年,他已开始选购复习资料。其实,小杰很早就提过,准备在大四这年报名参加老家的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制考试。现在,再加上考研,他为自己的未来做了三手准备。有同学问,这三项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要不要有所取舍?小杰说,他会把重心放在考研上,同时兼顾考公、考编。如果有幸考上研究生,他就继续念书。不过,将来研究生毕业,他还是会考公、考编,大四时的考试经历就当提前熟悉考题。同时,小杰也担心:如果大四这年“三考”都未成功,怎么办?未来“二战”,自己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分析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考编。如果一次不成,那就“二战”“三战”……这是笔者在近几年辅导员工作中碰到的一个现象。经过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笔者发现,这不是单所学校里的“个案”,而是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中的普遍现象。这个现象,反映了当前毕业生在生涯规划上追求稳定、趋于保守的特点,可以理解;与此同时,笔者也认为,广大毕业生需要开阔视野、打开思路,为生涯发展探索多种可能,而不是只着眼于“过独木桥”。对毕业生而言,未来应是充满可能的,选择应是丰富的。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考研、考公、考编上,未免把路走窄了。不少同学在就业观和择业观上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上述“三考”才是好出路,其实未必;也有同学没考虑好自己想做什么,于是见同学做什么自己就“照抄”,这就显得盲目了。更何况,“三考”的成功率并不高,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比如,像案例中小杰这样的同学,既然未来没有走学术道路的打算,就没必要执著于考研,而是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熟悉就业情况,为求职做准备。对策为助毕业生在生涯规划上开阔视野、打开思路,笔者有三条建议:关注企业原本有考研、考公、考编计划的毕业生,在复习备考的同时,还要把目光转向广阔的市场,把范围扩大至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尤其是多关注来自企业的机会。不管是国企、外企还是中小微企业,只要他们渴求人才,期待年轻人给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青春活力,那么,对年轻求职者来说就是莫大的机会。进一步来说,不仅是毕业生,在校生也可以提前“布局”,为自己锁定一些合适的机会,然后在课余时间、寒暑假进行实习,以积累经验。可能有人会问:“近些年,毕业生就业已经很困难了,企业有那么多招聘需求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宏观上的“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