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为规范村民行为,加强对乡村的现代化治理力度,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正式提出“法治乡村”概念,指出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建设法治乡村,完善涉农立法、改革乡村执法和司法、加强乡村法治宣传、培养乡村法治思维等,强化法治在乡村的权威地位。同时,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作为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同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从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干部法治观念,实现涉农行政法治化,保护农村特别法人的地位和权利,提升乡村执法能力和水平,完善乡村调解及司法保障纠纷调处机制,建立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等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方面清晰呈现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2020年《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对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进行了具体规划,明确法治乡村建设的九大主要任务和总目标①,并对村规民约的依法制定、监督及实施提出了具体制度设置和机制健全要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则将加强村规民约作为促进社会规范建设的方式之一。新时代法治乡村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为村规民约现代转型提供新的制度土壤。村规民村规民约的法治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戴小冬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摘要:法治乡村建设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需要将传统治理资源与现代法治有效联结。村规民约糅合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两种秩序,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法治乡村建设也为推进村规民约现代化转型提供契机。现代村规民约的治理功能从自治和德治转向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其法治功能主要体现为软法规制功能、民事司法适用功能、法治宣传功能及法文化传承功能。但实践中村规民约内容的规范性缺失、制定程序正当性不足以及适用效率低下等,严重影响其法治功能的发挥。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加强村规民约法治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村规民约法治功能的路径选择。关键词:法治乡村;村规民约;法治功能;乡村共同体;法治化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05(2022)06-0092-09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非规则型法促进农村三治结合的机理、路径与机制研究”(19BFX013)作者简介:戴小冬,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