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一位正值人生黄金时期的青年,在21岁生日这天突然残废了双腿,丧失了行走能力,面对巨大的打击,他的精神几乎崩溃。这时候,有一个地点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启迪了他对生命的感悟;有一个人给了他继续生存的勇气,给了他奋发向上的力量。最终,这位青年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借助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写作着的心魂。——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其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合欢树》、《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年开辟为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1981年开始大面积修护,2006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牌楼“北京五坛”:天坛在故宫以南偏东,冬至祭天;地坛在故宫以北,夏至祭土地神;日坛在故宫以东,春分祭大明神;月坛在故宫以西,秋分祭月明神;先农坛在故宫以南偏西,立春祭先农神。地坛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存古建筑有方泽坛、皇祇室、斋宫等。;方泽坛;皇祇室;斋宫全景面对不幸,何去何从?荒芜宿命剥蚀淡褪坍圮玉砌亘古撅杈捋蝉蜕窸窸窣窣嘈杂sùtānpĭqìɡènkèlǚyùbōtuìjuēchàtuìxīsūcáozhuócùxiáxiànlǚjíjuànwú读准下列字音:huì第一部分:我和地坛的关系第二部分:我和母亲的关系1.课文是节选,这篇散文分为两部分,分别揭示了什么关系?整体感知研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地坛,着重写地坛给“我”的启迪(1—4)写“我”与地坛的缘分。(5—7)写“我”在地坛的人生感悟。1、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地坛?2、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又如何?3、作者在地坛中看见了什么?这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感悟?请结合课文第3、5、7段的景物描写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4、“地坛离我家很近”与“我家离地坛很近”语意有何差别?5、“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