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王佐良一、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3.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二、核心素养: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文中作者的图书馆之乐。导入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文学常识一、作者档案【简历】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作品】中篇小说《昆明居》,翻译培根随笔集中的《论学习》【评价】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写作背景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热爱读书吧,从中你不只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还能增强理性、获得教养等。一、认读字音(一)单音字(1)灿.烂(càn)(2)覆.盖(fù)(3)苍穹.(qióng)(4)高耸.(sǒng)(二)多音字(1)藏藏.书(cáng)宝藏.(zàng)(2)间间.隙(jiàn)瞬间.(jiān)(3)遗遗.风(yí)遗.赠(wèi)二、辨识字形(1)zhàng(帐)幕zhàng(账)号(2)xiāo(消)磨xiāo(销)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