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农业基本概念(二)第四讲农村发展学院朱冰莹4.1农业区域的概念4.1.1农业区域的内涵界定在农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区际差异性和区内共同性既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又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4.1.2.1农业区域的类型按同质性指标农业类型区着眼于农业地域经济活动、要素问题等的同质性、相似性而划分的区域这其中,依照单指标或多指标,划分为单相农业类型区和多相农业类型区单相农业类型区是以某一部门或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多相农业类型区是以作物组合、农牧组合地域或土地利用、土地生产力水平、农业景观为标志来划分的不同农业区。4.1.2农业区域的类型和等级单相农业类型区农区、牧区、粮食主产区水稻带、小麦带、玉米带、大豆带、棉花带、柑橘带、苹果带、奶牛带、水产品带多相农业类型区耕作制度分区、土地利用分区这一分类能揭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具有区域农业的认识功能按同质性指标农业类型区主要是根据农业区域的凝聚力,区域经济的内在功能联系的强弱程度划定它是由一系列功能密切相关的地域单元组成,往往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如同时指向中心城市)。通过经济中心形成经济引力场和经济技术梯度关系,对农业功能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具有控制作用。揭示农业区域功能的关联性及其形成过程4.1.2.2农业区域的等级农业区域具有等级、层次性每一级别农业区域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农业区域,下一级农业区域是上一级农业区域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越高级别的农业区域,所占面积越大,农业结构越复杂如农牧结构、农林结构越低级别的农业区域,所占面积越小,农业结构越简单如养殖结构、作物结构4.1.3农业区域的客观基础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共同性、相似性,形成了区域农业存在的客观基础。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劳力、畜力资源;生产设备;各种物质投入农业区域分异的自然基础是什么?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农业生产的特性:强烈的地域条件依赖性农业生产赖以存在发展的光、温、水、土等农业基本资源要素具有稀缺性和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分布性,在常态情况下无法随心所欲地自由流动。农业区域存在的又一重要基础:空间距离空间距离导致时间和费用支出4.2农业区域的形成要素4.2.1形成要素技术要素区位要素环境要素政策要素市场要素资源要素市场资源政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