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流派介绍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题在材上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形在式上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为法宝。他们的作品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豪放派则不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在语言上,苏东坡也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只要能恰当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词语他都敢用,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苏轼的大胆革新,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形在式上婉约派写景,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委婉含蓄。豪放派豪放派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直写胸臆。艺在术上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是一大贡献,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稍逊于婉约派。艺在术上俞文豹《吹剑录》有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