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教学安排什么是农业调整问题?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比较优势与农业调整问题农业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什么是农业调整问题在发达国家,一方面人口增长速度很慢,粮食消费已经接近饱和,粮食需求增长缓慢;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组织与制度已经健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很快;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供给增长快于需求增长的结果,使得农产品价格、进而是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第一节什么是农业调整问题非农业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生活必需程度较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较高,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也比较迅速。在许多高收入国家,非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率低于农业部门,因此一般情况下非农业部门产品的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增长,价格呈上升趋势。即使价格不上升,哪怕略有下降,也会因为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使得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价格下降率,结果非农业部门的收入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第一节什么是农业调整问题在上述情况下,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如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业劳动报酬率就会低于非农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扩大。然而两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存在会促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而促使产业之间劳动报酬率趋于均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社会成本。第二节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一般认为:产生农业调整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与非农产品之间需求价格弹性的差异。体现在图形上就是两部门之间需求曲线的形状和移动速度上的不同。第二节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粮食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曲线接近于垂直需求收入弹性较低——需求曲线的移动速度较慢农业技术进步率较快——供给曲线的移动速度快于需求曲线的移动速度结果:农产品价格趋于下降第二节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非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需求曲线比较平缓需求收入弹性较高——需求曲线的移动速度较快非农业技术进步率较慢——需求曲线的移动速度快于供给曲线的移动速度结果:非农产品价格趋于上升第二节农业调整问题的理论模型农业与非农业之间不同的供求关系变化对各部门收入产生怎样影响?一般情况下,产品供求的价格弹性越低,由供求曲线的不均衡移动造成的价格变动率越大,而数量变化率越小。对农产品而言,价格下降率大于销售量增长率,意味着农业总收入呈下降趋势,生产者剩余也逐渐减少。对非农产品而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