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来源不同但具有一定同源性的核酸分子变性后,在一定条件下复性时单链之间相互配对,形成杂化双链的过程。•杂交双方分别称为探针与待测核酸。•杂交分子:杂交后形成的异源双链分子•核酸分子杂交技术(nucleicacidmolecularhybridization)是指用标记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同源性结合,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的核酸序列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探针(probe):带有可检测标记的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应用:克隆基因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检测和疾病的诊断等方面。目前核酸分子杂交不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地应用,而且在临床基因诊断上的应用也日趋增多。检测对象:克隆化的基因组DNA,、细胞总DNA、总RNA。杂交方法不同,被检测的核酸可以是提纯的,也可以在细胞内杂交,即细胞原位杂交。核酸分子杂交特点:高度的灵敏性(pg)、高度的特异性第一节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一、变性(denaturation)二、复性(renaturation)三、杂交(hybridization)四、预杂交(prehybridization)基本原理:DNADNA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Hybridization一、DNA的变性(denaturation)•定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方法:过量酸、碱、加热、变性试剂如尿素、甲酰胺以及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OD260增高粘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例:变性引起紫外吸收值的改变DNA的紫外吸收光谱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热变性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目录Tm: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双链DNA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TmTm::50%DNA50%DNA解链的温度,又称融解温度。解链的温度,又称融解温度。((GG、、CC含量)含量)Tm=69.3+0.41*(GTm=69.3+0.41*(G+C)%+C)%融解温度:50%杂化核酸分子解链温度称为寡核苷酸探针的Tm值。寡核苷酸探针的长度、碱基的含量和核酸的序列决定了探针的Tm值。实际操作中,常选择低于Tm值5-10℃进行杂交。二、DNA的复性•DNA复性(renaturation)的定义在适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