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事实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加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产业内贸易”。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年份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之间198044.638.417.1199054.930.214.9199548.934.716.4200046.135.218.7日本、美国和韩国轿车相对产量各经济体之间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产量的扩大而下降,其主要来源于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张。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致使行业的不完全竞争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产量Q成本C价格PO需求DMRAC下降内部规模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其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在行业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该行业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外部规模经济形成原因:(1)新古典经济学从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方面的解释专业化设备供应;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外溢(2)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效率方面的解释行业集中的地区能够节省交易费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长度为1的线段上均衡分布着消费者●A·B·厂商乙A=1-B=1/2厂商甲(3)产业组织理论从行业集中带来便利方面的解释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消费者寻找成本两个厂商博弈均衡的唯一解是两个厂商都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4)新增长理论从外溢效应方面的解释随着知识的积累,在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的同时,厂商的平均成本在下降,这就是“干中学”效应或知识和技术外溢效应。平均成本行业平均成本图3-4累积产量外部规模经济中的累积产量与平均成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机会成本可能递减,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凹向原点的曲线,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是递减的。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XYOQ1Q2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以瑞士和泰国的手表行业为例说明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行业优势结论: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国际分工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由于历史或偶然因素起作用,但最初产业结构确定后,该产业的领先地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