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转换:10-3k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③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5.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6.误差可以减小,但是无法消除。7.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8.测量微小物体的方法:累加法。第二章简单的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7.单位时间:1s、1min、1h。8.()、9.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单位转换:1m/s=3.6km/h、1km/h=m/s10.变速运动: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1.应当注意:上述公式求得的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而非瞬时速度。第三章声现象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3.真空不能传声,但是真空可以传播无线电波。4.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5.回声的实质是声波的反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这就是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6.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7.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9.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10.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为噪声,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1.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