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美的历程一、相关阐释1.美引起美感的一种属性,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是美学。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2.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关系中的现象。美是属于人的美,审美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3.“美”的历程就对“美的定义”发展简史来说,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孔子基于仁政理念提出的“尽善尽美”思想,即认为美是对美的形式的最高评价,“善”是对符合一定道德观念的内容的最高评价,人们认识事物的美丑,不光要注意形式美不美,还要注意内容美不美,要求美与善有机结合起来。一种是代表客观唯心哲学的庄子的“道至美至乐”思想。庄子把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认为“夫得见,至美至乐”——人得了道,便知道什么是美,得到最大的享受。一种是柏拉图的“美是理念”思想,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理念的美先于具体事物的美,是具体事物美的根源,是不依赖于具体美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真实存在。他把美分为美的本身(美的理念)和美的事物两个方面,后者由前者决定,基本上与庄子的思想一致;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的“美的整一”思想,他主张从美的事物的物质属性与外在形式特征去解释美的本质,提出了“美的整一”思想。一种是“美在关系”思想,狄德罗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我说一个存在物,由于我们注意它的关系而美,我并不是说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过去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说那里的实在关系(即客观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内在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人的关系三类。一种是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得到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思想,他说:“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美与真却是有分别的……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