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要点.pdf
下载文档

ID:3441046

大小:1.29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5-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规模化 养牛 生物 安全 要点
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要点文于宏(辽宁省北票市三宝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污染。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养牛场排放污染物的量和浓度,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3.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可以帮助规模化养牛场预防和控制疾病,降低病害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业产值。此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养殖业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问题1.疾病防控能力不足。规模化养牛场的疾病防控能力不足是规模化养牛场存在的一个生物安全问题,由于规模化养牛场的牛只密度较高,且数量较大,一旦出现疾病很容易在群体中传播。然而,一些规模化养牛场的疾病防控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管理经验,一旦出现疾病很难有效控制,导致经济损失。例如,2019年我国新疆一家规模化养牛场发生炭疽病疫情,造成了1000多头牛死亡。经过调查发现,该养牛场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人员不足、消毒不彻底等问题。类似的疫情在规模化养牛场中时有发生,不仅对养殖业造成损失,也可能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潜在威胁。2.生物安全管理不完善。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不完善也是存在的问题。例如饲料、药品等管理不规范,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一些养殖场地环境卫生状况差,无法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也容易滋生病原菌,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畜牧业产值达到了1.9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牛肉、猪肉、羊肉和禽肉产值分别为1.31万亿元、3.34万亿元、0.91万亿元和0.19万亿元。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有机肉、绿色肉等高品质肉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向高品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畜牧业快速发展中,疾病、病原体和病毒等生物制剂对牲畜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旨在研究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的要点,探讨其意义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一、规模化养牛场生物防控的意义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的意义在于保障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养牛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涉及动物、环境、饲料、药品等多个方面。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1.降低疾病和病害的发生率。大型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预防和控制有助于降低疾病和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经济损失。畜牧场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从而保护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牛只健康。2.减少对环境污染。规模化养牛场数量庞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废弃物和排放物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此外,一些规模化养牛场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如没有建立科学的养殖计划和管理制度,导致养殖场出现人员管理不善、设施维护不及时等问题。3.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共有257.8万家,养殖规模在1000头及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有44.6万家,其中养殖牛的规模以上养殖场有7.8万家。这些规模以上养殖场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废水都是巨大的。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的粪便和废水分别达到了18.9亿吨和30亿吨左右。如果这些粪便和废水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污染和危害,甚至引发公共卫生事件。4.废弃物管理和处理不当。根据中国农业环境监测年报2019的数据,2018年中国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达到16.95亿吨,其中鸡粪、猪粪和牛粪分别达到了6.18亿吨、5.92亿吨和3.34亿吨,规模化养殖是其中的主要来源。规模化养牛场常常采用密闭式养殖方式,使得空气和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管理和处理也是规模化养牛场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可能对周围土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5.劳动力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是劳动力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规模化养牛场的经营规模较大,管理难度较高,需要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但实际上,由于管饲养管理Feeding Management70中国畜牧业 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疏漏。据调查,我国部分规模化养牛场的工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约有50%工人没有受过高中教育。一些规模化养牛场在用药和防疫方面存在不规范和滥用药物的现象,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疫苗失效等问题。一些规模化养牛场对兽医的需求不足,导致兽医队伍缺乏发展和壮大的机会,进一步限制了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要点1.规范的养殖管理和消毒措施。(1)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换气,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2)动物饲料管理。严格控制动物饲料来源和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无污染和病原体,避免饲料交叉污染。(3)消毒措施。定期对养殖场设施、器具、车辆、工具、饮水设备等进行消毒,使用专业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杀灭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2.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1)建立规范化的疫病监测体系。这是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要点之一。定期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疫情,是有效防控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根据不同疫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强化消毒等。(2)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对牛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也是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要点之一。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只常见疾病,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性,减少疾病传播和经济损失。建议在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时,要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疫情状况,选择适当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3)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制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毒、隔离、治疗等操作是很重要的。对于已经感染的牛只,应当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同时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此外,对于已经死亡的牛只也应当采取妥善处理措施,以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4)开展科学研究。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野生动物是许多家畜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调查发现,我国南方地区有超过50种野生动物携带了牛病毒性腹泻、口蹄疫等疾病病毒。根据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数据,2018年,辽宁省共发生规模畜禽疫情47起,其中24起发生在养殖场周边区域,占总数的51%。其中,野生动物侵入养殖场导致的疫情占了12起,占周边区域疫情的50%。这表明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监测和防控非常必要。3.保证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安全。严格执行饲料质量标准,确保饲料的卫生、营养、安全性能符合规定。应该对饲料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估,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水质安全。同时,应该确保饮用水的来源和供应渠道符合要求,不受污染。确保饲料和水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卫生和安全。建立完善的饮用水和饲料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4.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测机制。(1)人员管理方面。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加强员工健康管理,要求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和预防接种。(2)健康监测方面。牛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环境和员工健康监督机制,对牛场的动物、环境和员工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出现流行病,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以确保环境的健康和农场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四、生物安全防控要点的未来发展方向1.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政府有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养殖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和管理。2.强化疫苗研发和应用。根据全球动物疫病疫苗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22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4%。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未来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精准化、定制化,同时也需要更严格的疫苗监管和管理。3.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包括生物安全监测、疫情报告、动物疾病诊断等方面。据统计,中国畜牧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4.推动绿色畜牧业发展。未来将推动畜牧业从传统的规模化养殖向绿色畜牧业转型,采取更加环保、生态友好的养殖方式,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五、结语规模化养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在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监测、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饲养管理Feeding Management712023年第15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