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花都:因地制宜推进“百千万工程”.pdf
下载文档

ID:3440550

大小:1.04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5-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广州 因地制宜 推进 千万 工程
24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THE CURRENT PLANNING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广州花都:因地制宜推进 百千万工程”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享有“汽车之都”“中国音响之都”“中国皮具之都”“中国化妆品之都”等美誉,产业总用地面积位居广州市各区第一,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基础扎实”等特点这些无疑都是广州市花都区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特色,也是该区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年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第一年,起好步至关重要。因此,花都区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有新跨越。因地制宜规划“1+4+4+5+N”工作思路广州市花都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祝志科介绍,花都按照自身特色,研究形成“1+4+4+5+N”工作思路推进“百千万工程”。“1+4+4+5+N”工作思路分别是:锚定“1”个目标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广州北部增长极,打造广州北部综合门户和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推进 4 类典型示范培育,打造 1 个典型镇、12 个典型村,建设 6 条新乡村示范带,建设2 个美丽圩镇,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做优“4”大产业集群,推动“汽车产业”“临空产业”“新兴产业”“时尚产业”四大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用好“5”大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带动作用,推动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好“N”个试点,深入推进“一元钱看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金融村官、农户信用绿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试点建设。“总的来说,花都是根据自身特色而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探索出可复制的花都经验。”祝志科举例,花都在全国首创“农户信用绿码”,让农村村民与城镇居民同享贷款便利的权利。花都将“农户信用绿码”推广应用至合作银行所有涉及个人的“三农”金融产品,为持有绿码的用户提供“秒批”融资服务,同时为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业务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2022年4月首批“农户信用绿码”上线以来,为全区约 2000个持绿码农户个人授信 8.74 亿元,成功用款超 6.83 亿元。政企村合作开拓乡村振兴新景象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花都探索出一条政企村联动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走进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只见古村东南角的天然荷塘中伫立着一栋以红瓦、青砖和素混凝土为材、充满文艺气息的建筑。这便是春阳台艺文中心。2023 年 4 月 20 日,春阳台开门迎客,为拥有 600 多年历史的塱头古村打造一场新文化盛宴。春阳台的名字源自岭南大儒陈献章的书舍,总建筑面积达 8602 平米。其融合了文博展馆、藏书楼、善本室、阅览室、剧场与艺博活化等多样空间,在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广州市花都区打好“资源牌”、“优势牌”,研究形成“1+4+4+5+N”工作思路,并以政企村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打造夜经济促城乡融合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百千万工程”。“25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THE CURRENT PLANNING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充分尊重地方文化的基础上,为古村的多元文化活动提供了全新场所,成为活化古村、振兴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炭步镇党委书记毕永锋介绍,2021年,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到塱头村进行了现场考察调研,并就在塱头村建设乡村振兴项目与花都区达成一致,旨在以古村落文化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公益性投入,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已被纳入花都区“百千万工程”2023 年度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近日,塱头村第一家肯德基正式开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前来品尝美食。这家肯德基不同寻常,它是用老屋子改建而成的 KCOFFEE 馆,是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商业化发展的创新尝试。“除了春阳台艺文中心、民宿和新型商业的打造,塱头村还规划发展露营营地、古村展览、文化市集等业态。利用闲置零散土地改造形成超 3 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计划打造成集合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与现代潮流充分融合的综合性户外园区,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提供多元化休闲场景。”炭步镇政府镇长巫晓畅说。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炭步镇塱头村党总支部委员黄智云感受颇深。他表示,通过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尤其是春阳台项目的推动,古村人气不断被带旺。外地游客来了,当地人留下了,年轻人也回来了。据悉,该村创新实施“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项目运营的全部利润用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分红等乡村振兴事宜。夜市“烟火气”促城乡融合共发展如果说乡村振兴是“百千万工程”落实的重要抓手,那么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则是“百千万工程”不可忽略的关键挑战。就此,花都大力促进城乡融合,打造“烟火气”十足的集市夜经济,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两龙墟位于花都区花山镇中部,现为两龙南街一带,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每月逢“四九”墟日,周边群众纷纷到此赶集、嬉游,每晚更是夜市车水马龙、比肩叠踵。但熙熙攘攘、经济活跃的背后,却一直存在着噪音扰民、垃圾堆放、排水堵塞、乱摆乱买等反复陈旧性问题。“两龙南街的乱象成为了本镇的治理黑点,群众多次投诉,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治,但并没有办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决心抓住两龙南街由乱到治这个关键的牛鼻子,用升级改造的方式解决根本性难题,牵引区域全面发展。”花山镇党委副书记陈小刚介绍,今年 4 月以来,两龙南街灯光夜市共投入了 650 万元、历时 2个月进行升级改造。最终,夜市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治理机制、美化周边环境等方式,打造成为具有花山特色的靓丽乡镇“网红打卡点”。两龙夜市的成功改造,离不开花山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入国企运营平台(花都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政府合作。花山镇综合执法队队长李从峰表示,两龙夜市的升级改造和为期五年的运营管理权交予国企,镇政府履行督导职责,建立“政府约束+市场运营”发展模式,运营企业在政府的约束框架下通过市场化方式运营发挥两龙夜市最大经济效益。两龙夜市升级改造将百年墟日文化与时尚新潮元素相结合。夜市在龙柱、精神堡垒、微雕塑、小公园等装饰风格中体现本土文化,在香气扑鼻的特色美食、丰富多彩的各类表演、琳琅满目的服装服饰中体现城市活力。花都城投集团副总经理汤伟东认为,两龙夜市现已成为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于一体的多元夜间消费聚集区,吸引群众纷至沓来。两龙南街的升级改造带动着区域的整体发展,其标签逐渐从“流量”转化为“留量”。下一步,花山镇将持续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花都落实“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编辑/余弘阳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广州花都探索出一条政企村联动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图为炭步镇塱头古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