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考点81.流行病学的任务: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2.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3.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所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4.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5.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病种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6.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7.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0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相对危险度(RR)无单位,比值范围在0至∞之间。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RR>1,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8.归因危险度(AR):又称率差,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Ie-I0=I0(RR-1)AR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9.常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直方图、折线图、误差条图、箱式图和散点图。10.常用于描述计数资料的直条图、圆图和百分条图等。11.现况调查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和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定。12.队列研究概念:也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研究疾病自然史。13.队列研究研究类型:历史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14.病例对照研究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调查或信息收集获得的;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5)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