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认识空气》》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并培养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教材安排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气第二部分:比较空气和水第三部分: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2)运用感官感知周围有空气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从而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3)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实验的方法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2、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通过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的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3.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应把握好尺寸,给学生提供必要博要的帮助。(四)教具准备演示实验用:面纸、水槽、烧杯。分组实验材料:钩码1个、细线一根、50ml的烧杯1个、放土块的烧杯一个,水槽1个,粉笔、塑料袋、吸管、扇子、气球、土块、玻璃球、海绵。二、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空气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三、教法学法分析(一)说教法根据《认识空气》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采用“引导——探索”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学着像科学家那样做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二)说学法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