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讲《境由心生观意象》(一)(1).doc
下载文档

ID:3403305

大小:1.78M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境由心生观意象 第六 心生观 意象
9 芝兰之生,杂于众草;凤凰所止,从以百鸟。 第六讲 境由心生观意象㈠ 学习目标 1.诗歌分类:古/近、旧/新; 2.诗歌鉴赏基本概念:意象、意境; 3.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4.中国现代诗歌鉴赏。 基础热身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 (ɡě) 寥廓 (liáo)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 (è) B.青荇 (xìnɡ) 漫溯 (shuò) 笙箫 (shēnɡ) 残羹 (ɡēnɡ) C.罗绮 (qĭ) 霉菌 (jūn) 发酵 (xiào) 漪沦 (yī) D.踟蹰 (chí chú) 跫音(qiónɡ) 絮语 (xù) 懊丧 (ǎo) 2.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瓣(bàn) 踟(chí)蹰 倾圮(pǐ) 呻吟(shēn yín) B.携(xié)手 枯槁(kǎo) 罗绮(qǐ) 诅咒(zǔ zhòu) C.百舸(ɡě) 干瘪(biě) 残羹(ɡēnɡ) 佝偻(qú 1óu) D.遒(qiú)劲 纤(xiān)绳 荡漾(yànɡ) 粗糙(cū cāo) 3.徐志摩, 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 》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4.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著有诗集《 》《 》。1946年7月11日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他于15日发表《 》,怒斥刽子手,痛骂反动派,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毛泽东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睛 一、诗歌分类 1.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 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 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旧诗与新诗 五四文学革命 知识点睛 二、诗歌鉴赏基本概念:意象、意境 ①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②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简单点说,就是诗歌中各种意象的组合。意境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是融合各种自然景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场景。 方法引导 三、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1. 例题精讲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野里 我想起了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着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思考:本诗的诗眼在哪里?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方法引导 2. 负 荷 若 艾 三十年海外磋路 四十后有了个窝 如今 父老 子幼 以我为轴心 两头都是 沉重的负荷 对下面这首诗的意象进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意象: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B.有意象:它的意象就是“负荷”。 C.有意象:它的意象即一个疲惫的中年男子肩挑一副重箩,前箩坐老父,后箩坐幼子。 D.无意象:具有诗歌的形象思维的特点。 知识点睛 3.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于延安)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出了对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前四行诗描写了树的实实在在的形象。 C.后四行诗写树的地下景观,暗含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D.诗人以树作为象征,把深厚的社会内容涵盖其中。 知识点睛 4. 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一)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⑴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       。 ⑵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⑶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巩固精练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努力采用意象叙事。全诗用了八个意象绘出少女三个层次的性格美,而不作任何说明性或直抒性的传达。 B.此诗一反常情,竟说这个少女的夭亡是“美丽”的。这是因为作者觉得,要在这严酷的生活里,假如一定要永葆小玲玲的美丽,只有一条路:夭亡。 C.本诗形式上以节为单位,视觉上可能感到参差不齐,但读来和谐动听。 D.这首诗的三节,分别写了小玲玲美丽的三个层次:纯洁、爱幻想、善感。 大显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火 冯雪峰 火!哦,如果是火! 你投掷在黑夜! 你燃烧在黑夜! 我心中有一团火, 我要投出到黑夜去! 让它在那里燃烧, 而让它越燃越炽烈! 熊熊的火, 炽烈的火, 黑夜吞没着它! 黑夜燃烧着它! 1.诗中第一节表明作者对火什么样的态度? 答: 2.从诗中的内容看,作者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现实怎样? 答: 3.作者心中有一团火,要投到黑暗中去,为什么这样说? 答: 4.诗的末尾说,“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着它”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5.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学有余力 光 明 风雨沉沉的夜里, 前面一片荒郊。 走尽荒郊, 便是人们底道。 呀!黑暗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样走好? “上帝!快给我些光明罢。让我好向前跑!” 上帝慌着说,“光明? 我没处给你找! 你要光明, 你自己去造!” (朱自清,1919.11.22) 1.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 ⑴“风雨沉沉的夜”象征 ⑵“光明”象征 2.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一个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努力探求出路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B.“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含有相类似的意思。 C.文中向上帝问话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弱者的形象。他被暗夜中的万千歧路吓怕了,变得手足无措。 D.文中的上帝,是一个哲人的形象。他的一番话既没给答案,又给了答案,发人深思。 砍 树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答 案 基础热身 1.A(B项,溯sù;C项,酵(jiào);D项,懊(ào)) 2.A(B项,枯槁(ɡǎo);C项,佝偻(ɡōu lóu);D项,纤(qiàn)绳) 3.新月派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4.《死水》 《红烛》 《最后一次讲演》 例题精讲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出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历史也不过是/脚下流去的小河”一句当为这首诗的“诗眼”。 方法引导 2.C 知识点睛 3.A 4.⑴冰心 ⑵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言简意丰,蕴含哲理;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⑶示例:(一)①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②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二)①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②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 巩固精练 A 大显身手 1.作者认为“火”应该在黑暗中燃烧,在黑暗中奋斗。 2.当时的社会黑暗实力强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需要像作者这样燃烧自己的人。 3.诗人生活在黑暗的时代,他有一种像火一样的光明,火一样温暖的革命种子,他带着这样精神去奋斗。 4.不矛盾,因为当时像诗人有着火一样精神为革命奋斗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当他被黑暗势力吞没,火 就熄灭了,但正因为有了黑暗势力,才有他们火一样的燃烧自己,因此说“黑暗燃烧着它”。 5.象征手法,作者用“火”象征革命者,黑夜象征黑暗反动势力。 学有余力 1.⑴国家民族的悲惨处境和人生旅途的困难挫折。 ⑵国家民族的美好前景和个人事业的顺利成功。(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2.C | 高一语文| 第6讲 追求完美是人类的梦想,苛求完美是高级的弱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