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角函数(新高考)单元评估A卷(基础)一、单选题1.若,则=()A.B.1C.D.1.B【分析】直接代入正切的两角和公式即可得解.【详解】,故选:B.2.下列各角中,与终边相同的是()A.B.C.D.2.D【分析】根据终边角的定义表示出各角,即可判断.【详解】解:对A,,故A错误;对B,,故B错误;对C,,故C错误;对D,,故D正确.故选:D.3.函数y=tan(3x+)的一个对称中心是()试卷第13页,总13页A.(0,0)B.(,0)C.(,0)D.以上选项都不对3.D【分析】根据正切函数y=tanx图象的对称中心是(,0)求出函数y=tan(3x+)图象的对称中心,即可得到选项.【详解】解:因为正切函数y=tanx图象的对称中心是(,0),k∈Z;令3x+=,解得,k∈Z;所以函数y=tan(3x+)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0),k∈Z;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4.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最小正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A.B.C.D.4.A【分析】由题意知: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即可写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试卷第12页,总13页【详解】由题意知:图象平移个单位,∴.故选:A5.若,则()A.B.C.D.5.D【分析】化简得,再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化简求解.【详解】由,得,即,所以.故选:D.【点睛】方法点睛:三角恒等变换求值,常用的方法:三看(看角看名看式)三变(变角变名变式).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6.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较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根试卷第13页,总13页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度等于表高与太阳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若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晷影长”分别是“表高”的倍和倍(所成角记、),则()A.B.C.D.6.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的值,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可得结果.【详解】由题意知,,所以.故选:D.7.已知,且,则的值为()A.B.C.D.7.C【分析】由已知等式结合二倍角余弦公式,可得,根据的范围即可求,进而求.【详解】由已知等式得:,试卷第12页,总13页∴,又,∴,即.故选:C.8.刘徽是中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提出“割圆求周”方法:当n很大时,用圆内接正边形的周长近似等于圆周长,并计算出精确度很高的圆周率.在《九章算术注》中总结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极限思想.运用此思想,当取时,可得的近似值为()A.B.C.D.8.D【分析】由圆的垂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