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解析:环境变迁既会导致生物灭绝,也会导致生物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上不只一次,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都出现过生物大灭绝。答案:B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2~4题。2.三幅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乙、丙、甲3.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2.B3.B4.A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岩石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C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解析: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答案:B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物质循环关系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D.食物链关系解析:“落红”指落花,“春泥”为土壤中的有机质,诗句体现了物质循环。答案:A8.现在农民在庄稼收获后往往将秸秆一把火烧了,长此以往将()A.增加土壤中的钾元素B.增加土壤中的草木灰等营养物质C.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D.减少土壤中的磷和钾元素解析:作物秸秆经微生物分解后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答案:C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9~10题。9.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