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礼这些年经济观察报刘世英2009/3/23朱新礼,一个貌不惊人的地道山东汉子,一个弃官从商却开创出中国果汁“蓝海”的传奇人物,仅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汇源品牌。说起汇源,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对于朱新礼,很多人却感到陌生。朱新礼一直坚持着低调做事。但从2006年起,朱新礼担任央视《赢在中国》评委,成了电视上的明星企业家。2008年9月又爆出可口可乐拟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一时全国震惊。汇源和朱新礼成为众人关注或争论的焦点,朱新礼成了2008年度最热的名人。创业维艰1992年初,朱新礼被调到沂源县任外经委副主任。当时外经委的办公室,一间屋子里坐六个人,其中一位主任,四位副主任,一位秘书。五个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开会、讨论、批文件、看报纸,唯一的秘书扫扫地、打打水、迎来送往。1992年春天,87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8日到2月21日,相继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陆续发表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重要讲话。“现在身体好,精力也旺盛,如果再不干,就晚了。”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朱新礼这样对自己说。第二天,朱新礼就找了沂源县委书记陈传玉,他对书记说,“给我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干”。朱新礼去了那个“最差的企业”——沂源县罐头厂。他向政府的分管领导提了个要求:让国有资产管理局把这个厂的资产重新评估一下,把体制改一改。经国有资产管理局评估,设备及厂房等总资产一共是450万元。最后得出结论:该企业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接着,县委、县政府下了一个文件:政府三年内不要利息,朱新礼把450万元还掉,并承担全部经营责任。改制终于完成。1992年6月28日,是汇源诞生的日子。汇源成立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卖了果茶,收不回货款,三角债困扰着汇源。朱新礼绞尽脑汁,夜不能寐。常常是晚上苦思冥想,白天四处出击,为的就是一个字——钱。他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扶持,但人家明确告诉他,政府没有资金。后来,他又想找亲戚朋友借,但大家的收入都很少,借来的那一点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就算有钱的亲友也不愿意借给他,人家心里没底,怕钱打了水漂。最后,朱新礼只好去银行碰运气。他怀着满腹的希望踏进银行,与行长进行了友好洽谈。但之后很久,贷款还是杳无音信。资金短缺迟迟得不到解决,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朱新礼的心头,使他喘不过气来。但朱新礼已经踏上这条“贼船”,注定了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布满荆棘的创业之路,他根本没法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