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概述】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在此期间,德国的戈森、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时但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马歇尔指出,货币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那里,整个社会的效用就会增加。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依据。【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1.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2.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3.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区别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Ux=U(x1,x2,x3,…,xn)。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下表给出两种理论的具体区别:效用理论类型‖主要观点‖假设条件‖分析工具‖经济学家基数效用论‖效用可计量‖苛刻‖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