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马南邨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单元知识专题讲座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一种以为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二、议论文的分类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又分为和两种。三、议论文的要素、、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立论驳论论点论据论证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反驳对方的论点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3.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驳论的论证方式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讨论:“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举例论证: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补充举例:鲁迅的“随便翻翻”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