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钻木取火一、教科书说明: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本课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二、活动准备:教科书展现了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意在提示学生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文字提示:搜集有关古人利用火的资料,了解“钻木取火”的方法。意在提示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了解古人用火的历史,并提前进行初步的探究,为课堂深入研究做好准备。文字提示了本课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如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本活动准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根据情景图和文字提示,展开想象,开动脑筋,提出问题,体现了课前准备的开放性。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本活动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景图。四个学生围桌而坐,桌上摆放着各种书刊资料,意在提示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递获得的各种信息。其中一生语言“我认为摩擦会产生热量”提示学生将摩擦与生热相联系,意在引领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学生语言“能量是这样转化的……”提示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开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扩大信息占有量,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二是教科书展示了四组学生实验情景图:第一组是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意在提示学生模仿古人进行“钻木取火”;第二组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图;第三组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图,第四组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图。卡通语言“我还有其他方法”意在提示学生不要只局限于教科书提供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为学生的验证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空间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