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执教者:王叶兰设计意图: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在年龄特征上“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能长时间专注探索物体的操作;能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更重要的是活动中细致地观察、回忆、再现以及理解方法后的想象创造对大班幼儿是能力上的挑战,将对幼儿后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起到铺垫作用。活动目标: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并表现其中的趣味。2、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并在集体中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3、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2、物质准备: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PPT。活动重点:探究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难点:自主发现人物造型变化和折纸方法的关系,并能根据关系进行想象与表现。活动过程:一、观察比较,表现折纸上“顶天立地的小人”。1、“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2、“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3、请你们在这张有折线的纸上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环节评析:此环节强调“顶天立地”的小人,是后面环节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一)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1、“小人怎么啦?小人断开和什么有关系?”2、“你的小人什么断掉了?”“同样是顶天立地的小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这又和什么有关系?”3、“头断开了折线在什么地方?”(点点头,向上折)“小人的什么经过了折线?”4、“折线在中间(弯弯腰,向上折),什么就断开?”5、“折线在下面(踢踢腿,向下折),什么就断开?”小结:小人的什么部位经过折线,什么部位就会断开。(二)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有什么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小结: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环节评析:“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引导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