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节规划本章主要介绍遗传的细胞基础知识,内容分3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这3节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不仅从细胞学层面上阐述了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及其生物多样性,从宏观层面上阐述了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选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在于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显然,这部分内容必须以细胞周期及其细胞有丝分裂等知识为基础。观察减数分裂及识别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实验操作,也必须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能训练为前提。用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成果,阐明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子生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重组的细胞学基础。本章在模块2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下接第3章《基因的本质》。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有关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内容有联系。另外,选修模块涉及的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本章知识结构网:教学价值:1.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4)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5)概述伴性遗传。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3.能力方面(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3)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本章以原始生殖细胞——配子——受精卵为知识链,以配子生成与融合为核心,主要讲述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细胞结构(主要是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教学时,应以演示和观察为主,先通过展示图片或放映录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一旦明确减数分裂或受精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特征,要及时地引导他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减数分裂或受精作用的概念。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是要验证在配子生成过程中确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