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问题。教材采用了开放式的编写方式,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放开思路、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都有不少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疑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3、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