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预习内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学习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问题探讨引入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单位膜模型的提出新技术带来新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实验一: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问题③: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问题①: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②: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思考: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2)单位膜模型的提出实验四:1959年,J.D.Robertsen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单位膜结构模型。问题①:单位膜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②:单位膜结构有什么缺陷?问题③:有哪些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