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大自然中的“为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学会问“为什么”,敢于提出来交流,尝试寻找答案。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要会倾听,不乱打断同学的讲话。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为自己的“为什么”制作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奇妙的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有趣、新奇美好的世界,走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2.师:欣赏这些美丽的大自然图片,你们想说什么?3.师:大自然五彩缤纷,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现象发生呢。让我们捉摸不透,你们心中有没有藏着“为什么”呢?二、明确写话要求:1.课件出示写话要求: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聪聪是一位爱动脑的小男孩,他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常常提一堆问题。比如:为什么星星会眨眼?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雨点有没有脚印?……2.那你们能帮助聪聪解决这些疑问吗?好!各小组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答案进行汇报。3.大自然真是奇妙啊!聪聪真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好!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你们的疑问吧!请各小组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疑问卡在小组内交流。4.组内交流。1.在组内交流你的疑问(互换疑问卡)2.出示交流要求:(1)小组成员按顺序交换。(2)要了解其他组员的疑问是什么?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如有就要删除一个。(3)提出的疑问要有探讨价值,没有价值的要删除。3.请各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到黑板书写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为什么”?4.老师利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的问题卡,大家一起评价。5.为黑板上学生书写的问题编顺序,编成一首诗歌。三、写话,提升。过渡:呀!孩子们你成一位小诗人了,你看这一首多么有趣的诗呀!其实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诗,我们要做一位有心人哟!《道德与法治》一文中就有这么一首诗,请看。1.课件出示诗《风到哪里去了?》风到哪里去了?(节选)[美]夏洛特·左罗托夫风停了以后,又到哪里去了呢?蒲公英的绒毛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呢?山到了顶端后,会去哪里呢?当海里的波浪扑碎在沙滩上以后,它去了哪里呢?当暴风雨停了以后,雨到哪里去了呢?云飘过天空,到哪里去了呢?森林里的树叶变了颜色,落下来了以后去了哪里呢?……2.生齐读、感悟。3.课堂写话。过渡:那你们能不能像这位诗人一样把自己心中的问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