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学案教师寄语: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默写。2、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3、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学习重难点:1.学习情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2.理解作为全词点睛之笔的“俱往矣,说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如何表现全词主旨的。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毛泽东的诗题材多样,大都与革命或建设密切相关,表现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主题。它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特别是豪放的思想情怀,真切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毛泽东的诗词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都有成功的运用。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沁园春莽莽妖娆分外稍逊数风流人物今朝2.解释下列词语惟余莽莽:大河上下:折腰:妖娆:文采:风流人物:二、理解探究1.读课文,理解本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2.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片各有侧重,上片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下片呢?三、合作释疑1.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上片分为三个层次。2.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豪迈,奋发的气势?为什么?3.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4.试归纳文章主题。四、课内精读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