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小学龚慧媛教材分析:《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显示出春景的明朗秀丽。诗人又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全诗每句一景,声色结合,动静结合,明快开朗,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古诗积累,在平时的课堂中也会补充很多课外古诗,每周三的少年宫的阅读课上也会诵读古诗。另外,我班进行古诗吟诵的训练已经有一年,学生虽然会吟诵古诗,但是对诗句背后的意境的理解有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为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是通过吟诵让更多的学生直接接触语文资料,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诗句意境,在读中感悟作者情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吟诵、背诵全诗。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绝”、“岭”、“含”、“吴”。3.通过吟诵,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含”、“泊”的意思,展开想象,以画配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述的景象。4.体会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吟诵、背诵全诗。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绝”、“岭”、“含”、“吴”。难点:1.通过吟诵,读懂诗歌的含义,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述的景象。2.体会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体会诗的画面。3.充分发挥想象,深刻感悟诗的意境。4.以画入诗,以诗配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过渡: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很多很多,看看老师出示的图片中藏着哪些与春天有关的古诗,知道的同学请大声说出来。1、出示春景图,学生猜诗。2、看图片读《村居》、《咏柳》。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过渡:瞧,一幅画就是一首美丽的诗,一首诗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