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执教老师:三明市三元区长安小学罗沁茜指导老师:三明市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陈彩虹三明市三元区长安小学赵素红一、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大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见。本课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改变”,语文要素是根据提示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有趣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但他们读故事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到故事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词把故事讲下来,愿意与别人分享故事。二年级学生认字识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境中识字,又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到具体语境中。这样记字会更加鲜活有趣,印象深刻。学生对童话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通过自读课文,大都能读懂故事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和表演,从而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本课我利用文中“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这句话,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他们都对大象说了什么,大象心理会怎么想,在补白的过程中,体会大象想法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些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运用生字,会写“扇”“痛”2个左上包围的生字。2.通过朗读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学会分角色表演,。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大象想法改变的原因和过程。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猜动物耳朵的游戏。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动物耳朵有关的童话故事。3.出示课题,指导读好“耳朵”【设计意图】:以猜动物尾巴的游戏导入,很贴切课题,又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自主学习1.初读要求:(1)读一读:自由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2)标一标:标上自然段(3)圈一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