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谣》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图片激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交流,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2、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8句。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二、学情分析: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版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涌”“耸”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效率。三、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海峡、民族”等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3、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指导读懂课文。2、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祖国伟大,文化悠久。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六、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新课(读通课文,自学生字)2、多媒体课件3、交互式电子白板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导入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出示中国地图)请看,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它的形状像什么?(引导说完整的话)2、师补充介绍:中国是祖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古代,祖国被称为…(出示:神州),又被称为…(出示:华夏),还被称为……(出示:九州)(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