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路径——以S大学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3346032

大小:715.20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3-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研究生 兼职 辅导员 角色 冲突 调适 路径 大学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3,2023Genera.No.1922023 年第 3 期(总第 192 期)Journal?of?Qiqihar?Teachers?College一、引言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是从高校在读研究生中选拔出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工作的群体。采用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最初是应对高校辅导员师资匮乏的问题。2005 年,教育部发布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提出了专职辅导员总体按1:200 配备,但实际情况是辅导员的数量远远不够。于是清华大学率先聘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随后其他高校相继采用这一制度。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达 24.08万人,比 2019 年增加了约 5.2 万人,31 个省(区、市)辅导员配备实现整体达标。2其中人员配置的快速达标,兼职辅导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兼职辅导员在任职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部分学者从兼职辅导员制度优劣问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具体表现为:朋辈身份有其独特优势,但缺乏经验与精力也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劣势。34还有学者从个人成长方面认为兼职辅导员工作有利于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但辅导员工作事务的繁杂会导致该群体科研能力下降。针对这些角色冲突,学者们大多从主体自觉、制度助力、文化助力三方面对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提出角色优化建议。56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思辨角度对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工作进行应然的探讨,而缺乏实然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案例样本进行访谈与编码、深入探究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任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收稿日期:2023-02-21基金项目:上海师范大学“2022 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编号:209-AC9103-22-368072006)。作者简介:胡奇(1996?),男,山西省大同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摘要:高校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下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 S 大学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任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份认同不到位、工作量大、制度建设不完善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角色冲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要强化兼职辅导员身份认同,明确身份定位,减轻工作压力,最重要的是完善辅导员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词:兼职辅导员;高校研究生;角色冲突;调适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58(2023)03-0069-04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与调适路径以 S 大学为例胡奇(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The?Role?Conflict?and?Adjustment?Path?of?Part-Time?Postgraduate?Counselors?-?Taking?S?University?as?an?ExampleHU?Qi(School?of?Education,?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Abstract:?It?is?an?inevitable?trend?and?requirement?for?postgraduat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serve?as?part-time?counselors?under?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in?my?country.?This?research?uses?the?grounded?theory?method?and?takes?S?University?as?the?research?object?to?deeply?explor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postgraduate?part-time?counselors?employment?process.?The?study?found?that?the?main?problems?faced?by?postgraduate?part-time?counselors?in?the?role?conflict?are?lack?of?identity,?heavy?workload?and?imperfect?system?construction.?Therefore,?schools?should?strengthen?the?identity?of?part-time?counselors,?optimize?multiple?roles,?clarify?their?identity,?and?reduce?work?pressure.?The?most?important?thing?is?to?improve?the?construction?of?the?counselor?system,?so?as?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part-time?counselors?in?my?country.Key?Words:?part-time?counselor;?college?graduate?students;?role?conflict;?adjustment?path69-施,为兼职辅导员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路。二、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一)研究设计本研究选用 S 大学作为案例样本。之所以选择 S 大学为案例样本,原因在于:S 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繁多且跨度较大,学院之间差异较大。而且该大学兼职辅导员制度发展历程长,制度完善。S 大学目前面临的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问题在国内其他高校中也普遍存在。本研究以角色理论为基础,角色理论中“角色”的概念原本是指对戏剧舞台上某个特定人物的称谓,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角色冲突,指的是由于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与该角色发生互动的角色伙伴对其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当这些期望相互出现矛盾或角色个体由于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制约,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就造成了角色冲突。7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正是在不同身份转换过程中发生矛盾而产生的。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就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斯(Barney?Glaser)和斯特劳斯(Anselm?Strauss)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自下而上对资料进行浓缩,通过数据间的不断比较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归纳提炼出概念和范畴。8本研究以编码为基本分析工具,编码过程为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核心式编码。(二)研究过程1.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将所有材料打散,赋予概念再以新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的一种操作过程。本研究遵循编码原则,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开放式编码,最终得到了 23 个概念化类属,部分示例见表 1。表 1:部分概念化类属示例2.关联式编码关联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本研究通过对 22 个概念化类属进行持续比较和分析,得到 10 个范畴化类属,具体如表 2 所示。表 2?范畴化类属及其与概念化类属的关系3.核心式编码核心式编码指的是: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分析后选择一个 核心类属,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该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研究通过轴心式编码提炼出 C1、C2、C3 三个核心类属,详见表 3。表 3?核心类属及其与范畴化类属的关系4.理论饱和检验理论饱和度检验是个案研究过程中对数据有效性进行验证的过程。本研究在对第 19 位及之后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时未发现新的概念和类属,经过与三位教育学教授探讨与审核,认为通过深度访谈法得到的范畴已经达到饱和,符合研究要求。三、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中的问题(一)身份认同缺失身份认同即个体对自我及职业的认知和诠释,包含个体对自我的反思、认定与追寻,以及他人对个体的期望、规定和认可。9兼职辅导员教师身份认同缺乏是产生角色冲突的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身对教师身份认同缺失,在调查中,受访者曾多次提到,尽管自己与专职职?70-辅导员老师一样,有办公桌位、工牌等一切表示教师身份的信号特征,但是内心并不完全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是将自己置于“学生之上,教师之下”的中间位置。这种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缺失会持续整个兼职生涯。“我始终认为自己不是正规老师,内心给自己的定位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正式老师的一个 大助理。”(受访者 D1、D3、D18)其次,是所带学生并不认同兼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受访者认为部分学生对兼职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缺乏敬畏,这是因为兼职辅导员教师身份的临时性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权威,朋辈角色使得师生身份界限变得模糊,易于与学生交流的同时也容易遭到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挑战,这反而加剧了工作的难度。再次,是学校对兼职辅导员教师身份认同缺失。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管理部门将兼职辅导员视为助管甚至是帮忙的学生,在言行上并没有将其与正式教师一视同仁,这加剧了兼职辅导员对教师身份的自我怀疑。“在大多数老师眼中,自己的第一身份也仍旧是学生,实际工作中很难把你当成正式的老师平等地看待。”(受访者 D5、D9、D19)通过对专职老师与学工领导访谈可知:“大部分老师是尊重且平等地看待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事务繁忙,言行上难免会忽视兼职辅导员的心理感受。”(受访者 E1、E2、E3)?最后,是人文关怀缺失。兼职辅导员在任期过程中都曾遇到各种问题,并希望能得到来自学校、导师、专职老师乃至学生的帮助。但在实际情况中,外部助力很少,兼职辅导员更多是通过自我调适、自我学习去面对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困难。通过访谈可知,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最希望得到的助力来自专职辅导员老师,作为与兼职辅导员工作中接触最频繁的人,专职辅导员的帮助对兼职辅导员有重要引导作用。“在遇到工作中困难时,很多情况是需要自己面对的,这时候特别希望能得到专职老师或者是学院领导的帮助,但是更多情况只能是自己摸索,慢慢解决。”(受访者 D5、D9)(二)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压力大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另一原因,兼职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主要是: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制度不合理,致使工作量远超预期,角色转换时产生冲突,从而造成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时间上紧张,身体上疲惫,心理上负压。具体表现为兼职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核定和职能职责原本是有限的,由于兼职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他们很容易沦为专职辅导员的行政工作助手,而这种角色定位的模糊又再次加深了该群体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缺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工作制度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工作分配上。通过访谈可知,部分兼职辅导员均表示,角色冲突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其角色冲突的强弱随着工作内容与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兼职辅导员分配制度因为缺乏科学规划,常常会激化这种角色冲突。“在我研一阶段,课程正多,但是我被安排去带事务繁忙的大一新生,导致我因为时间紧张而什么都没有干好”(受访者 D3、D8、D16)“在分配工作上没有考虑到兼职辅导员与所带年级的特性,而是随机分配。”(受访者 D8、D16、D20)兼职辅导员中“兼职”两字体现出工作的有限性、附属性,意见中明确指出:“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但实际上,学校无法量化辅导员的工作量,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与琐碎性使得兼职辅导员经常性加班加点,工作量大的直接影响便是造成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科研学业与行政工作的失衡。(三)制度建设不完备完备的兼职辅导员制度是研究生更好地进行工作的保障。S 大学在制度建设上仍存在选拔制度不合理、激励制度欠缺、培训制度缺乏、晋升制度不明确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在选拔制度上,选拔方式不统一,重视学生干部经历,而忽视了对学生工作奉献意识的考察。当候选者任职后,师生角色的转换使得本科期间的学生工作经验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行政工作中,假若任职者缺乏奉献意识,会使这种角色冲突在入职后快速显现。在激励制度上,表现为物质与精神激励双重匮乏。就物质激励来看,当前国内高校的兼职辅导员工资资助力度远低于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有时兼职辅导员工作一个月的补贴还比不上社会兼职一天的收入”(受访者 D7、D18)。在精神激励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荣誉奖项,兼职辅导员在劳心费力后往往只能得到一个实习证明。在培训制度上,学校提供的培训欠缺。兼职辅导员在入职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工作经验的欠缺和专业知识的薄弱,大部分人都表达了希望学校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升工作能力的诉求,但是学校关于职前职后的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在晋升制度上,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发展路径受限,一年甚至三年的工作经历只能换来一份高校实习证明经历,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仍旧是当下高校辅导员招聘硬性标准,实习经历在面试筛选中竞争力并不强,兼职辅导员直升为正式辅导员路径机制不明确。四、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调适路径(一)完善辅导员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完善选拔机制。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科学选拔人才,着重考察候选人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对兼职辅导员进行科学分配,尽可能保证兼职辅导员与所带学生的适配程度,从选拔制度上减轻兼职辅导员工作量。其次,要强化兼职辅导员的职业培训。通过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的方式,提前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预期困难进行说明,使研究生提前建构心理预期,明确角色定位,平衡学生、教师和朋辈三个身份的相互转变。再次,需要提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奖助补贴,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经费筹措渠道,行71-政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兼职辅导员的补贴标准,根据高校地区物价实际水平和学院自身实力合理地提高奖助补贴,建立动态经费增长机制,使兼职辅导员工作不因资金问题而停止发展脚步。在精神激励机制方面,设置专项荣誉嘉奖,对工作优秀者给予鼓励,对工作消极者给予批评,切实提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应该明确考核和晋升机制,优化辅导员的发展路径。对于专业能力强、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可作为高校行政人员的后备力量,在本校就业招聘时给予政策优待,或者提供向其他对口单位推荐入职的机会。(二)强化身份认同,优化多重角色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首先需要自身对辅导员教师身份的认同,“当兼职辅导员把对角色的认知上升为角色自觉之时,对自身扮演角色的角色特性、角色期待、角色功能等有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认识,这种自觉便会成为一股隐形的力量推动他们主动、积极、规范地扮演好自身承担的每一个角色。”10辅导员是思政育人的先锋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作为该思政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应加强主体自觉性,主动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辅导员相关理论的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储备,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思政育人功能。学校应加强精神支持,尊重并重视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兼职辅导员发挥能力的平台,同时给予人文关怀,时刻关注兼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兼职辅导员帮助。学校可以通过论坛、事迹报告等方式,强化各方对兼职辅导员的身份认同,从而提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三)明确身份定位,减轻工作压力减轻兼职辅导员工作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明确身份定位,而明确兼职辅导员身份的方式之一,就是对兼职辅导员分类进一步细化。美国的高校辅导员分类非常细,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11一方面,学校应做好专、兼辅导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兼职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大致范围,结合研究生自身专业背景,合理安排兼职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原则,发挥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独特优势,将兼职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兼职辅导员具有党员身份,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帮助专职辅导员创新思政育人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五、结语综上所述,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学生、教师、朋辈等多重身份的复杂性致使其在身份转换中引发角色冲突。高校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从选拔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四个方面切实减轻兼职辅导员工作压力,明确身份定位,增强身份认同,提升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从而调适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为高校建设高质量的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 24.08 万人EB/OL.htt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