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套卷-2019四川上半年主讲教师:张跃瀚授课时间:2019.10.09粉笔公考·官方微信1真题套卷-2019四川上半年(讲义)给定资料资料1参观海军博物馆,前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大气监测和水文监测情况,学系帆船绳结,与大海亲密接触;跟随古脊椎动物专家的步伐,参观遗址博物馆,寻找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学习科学采集和修理化石;深入国外大学校园,感受中西教育异同……近几年来,自然观赏型、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励志拓展型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我国的研学旅行,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那时多指士人学子远游异地,从师学习,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风,学子们远行访师问道,既求闻达也求仕途。唐代旅行学习之风日盛,众多士子走出书斋,多作郊游、远行、交友、边塞之旅。及至宋代和明清,书院盛行,学子们穿行于不同学院的不同学派之中,广采博收,士人旅行制度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流意识逐渐形成。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组织“新安旅行团”作长途修学旅行,开了现代我国修学旅行的先河。受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旅游、出境游学。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研学旅行”概念,随后在河北省、上海市等省市试点推行研学旅行。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从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产品、研学基地、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开始有规可依。此后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为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意见》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