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上海土地ShanghaiPractice上海实践新形势下上海耕地保护规划管理现状与政策探索顾红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利用的基础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一方面,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日益严峻,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挑战。另一方面,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各类用地需求持续增加,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针对上海市国土空间与资源保护本底与底色,上海按照长期以来的耕地保护规划管理实践,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的同时,一直在努力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耕地保护的路子,不断适应耕地保护管理新要求。1现状压力:上海国土空间与资源保护本底与底色宜农宜业的自然资源慕赋构成上海国土空间承载的本底。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全市陆域部分主要是距今6500年以来在河口动力沉积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的滨海平原,区内地势低平,地面平均高程4米左右,地表以下多为厚达200~320米的松散沉积物。滨江临海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奠定了城市兴旺和崛起的基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的中心,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当今全球城市化密度最高的区域。经过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多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上海市域内宜农、宜建的区域重合度高达80%,建设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犬牙交错,是典型的人地矛盾易冲突区域。城郊融合的耕地开发利用方式构成上海国土资源的底色。一方面数百年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给上海国土空间资源本底带来了鬼斧神工的改造,另一方面,由于陆域面积小,地势平坦,空间适宜性高,耕地布局与城镇发展密不可分、与建设用地“短兵相接”,加之交通运输、河道水利建设等影响,大量耕地存在破碎化、零星化特征。耕地整体质量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远郊区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水平相对较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差异以及种植利用规范引导机制薄弱等导致耕地“非粮化”现象量大类多面广。上海土地127SHANGHAILAND2规划引领:以战略布局和空间引领贯彻保护之“势”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战略布局。上海历来重视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引领和宏观统筹作用。过去近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