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16)01—0004-5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年度热词。就像玛丽·米克尔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所展示的那样:互联网正在并将继续“重构”人类生活、产业发展、社会连接。“20年巨变=人们用各种移动设备实现了全天候联系。”淤对互联网重构力量的再认识是新闻传播学的焦点话题,其他话题也都与此相关。一、“互联网+”的媒介新生态2015年,以BAT为代表的IT实业资本大举加码互联网产业的投资,以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投入互联网+的怀抱。互联网产业的代表人士对“互联网+”重构力量、发展趋势做了详尽阐释,指出:“未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于新闻传播学界也对互联网做了更深入的思考。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高维’媒介,而不是基于传统媒介范式的新媒介:对于以‘个人’为基本社会传播单位的赋权与‘激活’是互联网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大改变。”“传统不对等的、单向性的、局域式的媒介生态被打破,依托大流量开放平台为基础系统,由个人、商业或非商业利益组织以及专业新闻机构共同组成的信息节点在平台间自由流通、平等互动、相互聚合,完成信息的生产、分享与价值创造,并在共同体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以个人为基本单元的传播新生态,使得以机构为单元的媒体管理方式部分失灵。盂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正在形成,个人成为重构媒介生态的重要力量。有学者指出:相应地,企业营销思维与途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依赖‘传媒’走向依赖‘人媒’”,包括作为“口碑”传播媒介的一般网民,作为“信任感”传播媒介的信任代理,作为产品文化传播媒介的粉丝以及作为企业文化传播媒介的企业成员。榆学者们发现,一种新的媒介文化也在形成中。“小众文化借助大规模的连接、参与和协作向大众化演进,封闭的圈子文化在裂变式的关系网络中衍生出开放而流动的超部落化现象,而处于边缘地带的亚文化则在多种社会力量的再标签化和商业化进程中实现着迈向主流化的蜕变。”虞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互联网将发展到智慧互联网,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特别是智能感应能力的整合,使得“未来的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