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学第5章图像编码(第一讲)模拟图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而且模拟图像信号一旦受到污染则很难完全得到恢复。另外,在模拟领域中,要进行人与机器(计算机或智能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对图像进行诸如压缩、增强、恢复、特征提取和识别等一系列处理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无论从完成图像通信与数据通信网的结合方面来看,还是从对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的角度来看,图像信号数字化都是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图像数字化的关键是编码。本章将对图像编码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5.1信源编码图像编码属于信源编码范畴。其特点是利用图像信号的统计特性及人眼睛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对图像进行高效编码。在信息论中将数字通信过程概括为图5—1的形式。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传输信道噪声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图5—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5—1所示的模型是一个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在这样一个模型中有二次编、译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信道编码、信道译码。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有效性问题,也就是对信源实现压缩处理,使处理后的信号更适宜数字通信系统。解决有效性问题就是在编码过程中尽量提高编码效率,也就是力求用最少的数码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信道编码的任务是解决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尽量使处理过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出错或少出错,既使出了错也要有能力尽量纠正错误。因此,在信道编码中往往引进用作误差控制的数码,以实现自动检错和纠错。图像编码主要是要研究压缩数码率,即高效编码问题。编码是信息处理科学中的经典研究课题,就图像编码而言,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近年来,M.Kunt提出第一代、第二代编码的概念。•M.Kunt把1948年至1988年这四十年中研究的以去除冗余为基础的编码方法称为第一代编码,如:PCM、DPCM、△M、亚取样编码法,变换域的DFT、DCT、Walsh-Hadamard变换编码等方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混合编码法均属于经典的第一代编码法。第二代编码方法多是八十年代以后提出的新的编码方法,如金字塔编码法、Fractal编码、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编码方法、小波变换编码法、模型基编码法等。现代编码法的特点是:①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特性;②恰当地考虑对图像信号的分解与表述;③采用图像的合成与识别方案压缩数据率。这种分法尽管并没得到图像编码界全体同仁的广泛认可,但笔者认为对了解图像编码发展进程是有益的。图像编码这一经典的研究课题,经五十多年的研究已有多种成熟的方法得到应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