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选刊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唐秀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达板完全小学,甘肃临夏731400)摘要:汉字是音形义结合的文字。教师通过字理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追溯汉字的来源与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了解造字规律,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文章以小学低段的汉字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重点提出了小学语文字理识字的有效教学策略。关键词:字理识字;汉字字理;识字教学;识字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汉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形体、结构等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字理识字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文化底蕴,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识字,达到见形知意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对字理识字教学法的了解较少,在课堂中采用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则少之又少,即使有教师采用了字理识字教学法,也存在缺乏灵活性的问题。以上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汉字教学的发展。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少识字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其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字理产生深刻的理解,自然难以有效掌握汉字。2.识字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照课本中的生字对学生逐一进行讲解。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开展识字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常常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识字过程之初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长期采用按照课本进行逐一讲解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就会失去识字的兴趣,甚至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师识字教学的效果。3.忽略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以及实际接受能力由于缺少对汉字构字规律的研究,一些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往往采取让学生“死记”的形式,缺少对汉字的来源、构字规律等的讲解。这实际上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也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