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镜像里的选修记忆《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翻读所见卢廷顺黄正瑶摘要:二十世纪初叶,江苏中小学选修教学起步早,覆盖所有学段,课程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课程设置既注意到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又重视选修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根据学段不同开设共同选修或分科选修;循序渐进地安排选修课程;提供课程纲要和选修规程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新课改中选修课的设置、学生选课指导和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都有着一定的107借鉴作用。关键词: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选修课程清末,中学实行文、实(理)分科教育,课程设置实行分科选修,但各科的课程是固定的、必修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学习的自由。“五四”前后,逐步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修。江苏省的一些中学曾商定将当时设置的一些重要科目定为必修科,其余关于职业教育和不在必修科目中的科目定为选科,“修业时间必修科占三分之二,选科占三分之一"1。1922年实行王戌学制,规定高中(普通科与职业科)课程均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三部分。1932年,选科选修从正式文件中消失,但学校实施中仍保留选修,一直持续到1937年7月。翻读《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找到一段百年前的江苏省扬州中学选修课程的记忆。江苏省扬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初为仪董学堂,1912年改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简称“省立八中"),同时开办了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五师”)。1927年,省立八中和省立五师合并办学,定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53年,改名江苏省扬州中学。当时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办有高中(普通科和师范科)、初中、实验小学(含幼稚园),各个学段都曾广泛地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分层教视野教育研究与评论2023年8月学,初中和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实施兼顾过程性评价的学业水平评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置、安排和管理不乏创举。一、关于选修课程的设置二十世纪初叶,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传人国内,杜威、孟禄等教育家来华讲学或考察,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比如:孟禄认为,中学的课程要活,要应济社会需要,要有几种选修科,使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中学开始了分科教学,设置了选修课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及其前身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就是这类学校中的代表。其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具有下列特点:(一)选修课程设置起步早1917年,李荃(字更生)出任省立八中校长,张震南在《八中校长之李更生先生》中回忆道:“自第八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