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2023年8月No.4Aug.2023写作与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乡土叙事研究专辑主持人语叶立文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中国作家的创作诉求就大抵不脱思想启蒙。虽说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启蒙文学屡有消歇沉寂之势,但时至晚近,中国文学的基本范式却仍以发轫于晚清和“五四”,嗣后又历经百年兴衰而不坠的文学现代性模式为主。它主张“人的文学”,致力于对“人学”主题的无限张扬,虽在具体方法上形态各异,但书写人物的存在困境,借历史批判和文化反思发掘异化根源,继而表达人道关怀的文学理念却薪火相传,因此启蒙文学的写作伦理,迄今仍为当代作家所谨守。而这一启蒙文学传统最辉煌的时刻,当属20世纪80年代。彼时风雷激荡、云水飞扬,尤其是在1985年前后,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横空出世:莫言、贾平凹、余华、王安忆、韩少功等后来的文坛巨匠,无不奋发进取、发扬蹈厉,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的当世名篇。及至90年代,尽管文学的世俗化潮流已不可阻挡,但启蒙文学针对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批判仍令世人警醒,因此这一彪炳史册的文学传统,至今依然具有蓬勃生机。然而启蒙文学还有另一面。我们注意到,启蒙文学在发挥积极功用的同时,又因其对现代性义无反顾的追求而倍受诟病。基于一套文化霸权式的价值标准,启蒙作家往往唯“现代”是举、唯“理性”至上,通过贬抑、排斥和批判“前现代”传统,以期实现“未完成的现代性”。这种壁垒森严的价值对立,无疑缔造了现代性神话和启蒙霸权等新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如何走出新文学的启蒙传统,正视“老大中国”和“乡土中国”的时代剧变,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业已成为近年来文学界所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此过程中,当代作家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经验的集体诉求,无疑成了新时代文学区别于既往文学现代性模式的显著标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作协近年来推行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毋宁可被视为走出启蒙文学传统,重塑新时代文学面貌的变革之举。2022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为推进新时代文学创作,在湖南湘西和益阳等地举行了一系列文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号召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参与文学事业,努力创造新时代的人民史诗。在这当中,如何结合新时代的现实语境,提炼混沌隐秘的中国经验,讲好深广博大的中国故事,其实关涉的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对民族未来的期许。因此不论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还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都意味着当代文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