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略TIANJINEDUCATION15315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小学牛文霞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以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基础性语言认知与运用素养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核心科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本课程有关任务的理解比较片面,将过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对“书面语言运用”维度的教学项目研究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听说结合”的语言运用素养体系的有机构建,这就让课程教学出现“静态语文”和“哑巴语文”的问题,极大弱化了语文教学的综合价值。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常态教学活动形成相应的科学认知,从更高维度出发,完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体系的构建模式和质量,继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结构得到进一步构建和巩固。一、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有声表达语境(一)展示课文内容的有声场景小学语文的基本教学和学习载体无疑是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那么怎样使学生进一步读懂、读好课文也就成了任课教师必须要思考的一个基础问题。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然而不管是“图”还是“文”,二者所传递的信息都是静态、无声的,很难对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应用思维产生复合性的刺激,无法为学生提供更有代入感的语言运用环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视听结合的语文教学,依托对学生多感官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的路径,结合课文主题创设一个富有语言感染力的有声情景,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天地中,与课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共同参与课文事件的发展和情景的变化。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感官的自然认知作用下以能动、灵活、自然的方式去理解和吸收课文中的语言应用成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所形成的良好语言认知成果作为基础,拓展更多涉及社会情感成分的教学主题,让学生能够内化吸收课文中的语言养分。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爬天都峰》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素材为学生播放一些包含簌簌风声、沙沙叶声以及游人呼朋引伴之声等内容的音频,引导学生在音频的“伴奏”下选择相应的内容来朗读;其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感受课文中所出现的涉及天都峰及其周围山林景色的自然风光,并在视觉、听觉元素的影音交融中感受蕴含在课文文字中的多元趣味;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通过“主视觉”来录制的展现山间风景的“V-log”,使学生将自己代入作者和拍摄者的角色中,跟随镜头的变化来欣赏独特美丽的风景,听一听那些悦耳的自然之籁,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