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综合学科语言基础知识教研·《现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该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在校大学生掌握汉语语音、文字、词汇等基础知识,提升语言教学、分析研究以及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由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语文课程目标是,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具体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因此,包含了声母、韵母、音节、音素等基础理论的“语音”一章,就成为小教专业需要重点学习的核心内容。以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小教专业为例,《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总共安排了42个学时,而其中的“语音”一章就分配了18个学时,而该单元内容在期末考核中占比则高达40%。由此可见,“语音”一章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笔者通过网站浏览、问卷调查、社交媒体调研、实地采访师生等多种途径搜集到的数据表明,高等院校小教专业在《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改进。一、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现状(一)专业老师缺乏《现代汉语》虽然被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列为专业必修课,却因为没有被纳入本专业的“学位课”而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教育技术、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论等则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时安排和师资力量配置上,会优先考虑这些核心课程。学院在引进师资时,也是首先倾向于招聘这些核心课程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对口老师。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汉语》的任课教师,不少是非语言学专业出身。而实际上《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专业理论性非常强,比如“语音”一章的音节、音素、音位、四呼、音变等语言学知识点,如果不是语言学专业的老师,自己也很难理解,更别提要讲授给学生了。此外,还有一些任课教师普通话不过关,讲课时方言口音较重,根本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正音训练和普通话练习。这些,都是导致目前很多高校的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语音》的课程目标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因素。(二)教学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现代汉语》虽然被定位为基础理论课,但是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