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小学教研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郝玉芹(青岛市城阳区国城小学,山东青岛266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小学德育方面的具体标准及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并有效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及结构,在实际教学中,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德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其引起充分重视。文章深入分析了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意义及具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以期为其他德育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德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一项关键课程,学生可以从德育素材中获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涉及的爱国敬业、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但目前,小学德育教学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德育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形式,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而降低了德育的整体效果。对此,强调小学德育,需要教师系统筛选现有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彻底融入德育活动中,以大幅提高德育质量。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第一,拜金、利己及玄幻主义等信息对小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腐蚀了部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从而盲目追求某些玄幻剧中展现的生活形态,变得愈发自私自利;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并未有客观且准确的了解,因此在养成崇高的品德方面有较大困难。第二,小学生的年龄小,思想较幼稚,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直接选择退缩或放弃,不具备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顽强品质。第三,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要加大力度监督和支持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自身的崇高品质进行重点培养,引导他们全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美德。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确保他们的坚强意志及爱国情怀得到有效培养,让学生对善恶是非有更加准确的认知。同时教师要将小学生的传统美德尽快塑造起来,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教学及思想品德教育间的紧密联系,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不断融入德育工作中,全面开发思想品德课本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二、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一)有效补充小学德育内容以往的传统小学德育期间,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