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史料研习(全国专用)2022中考历史第八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清单史料研习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救中国。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①上海创办《青年杂志》。3.重要阵地:②《新青年》、北京大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③民主、科学。6.内容: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进行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推广白话文的文学革命。知识清单考点1新文化运动知识清单史料研习7.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8.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9.启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知识清单史料研习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3.扩大:①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②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4.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5.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考点2五四运动知识清单史料研习6.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易混易错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直接目标得到实现。(√)知识清单史料研习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①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