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一词也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和实践。联系到辅导员工作实际,可以说“工匠精神”之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工匠精神”,彰显的是踏实专注的人文气质所谓踏实专注,就是做事认真,心无旁骛,就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心理状态。踏实专注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从事的工作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实现自己的既定工作目标提供保障。相较于其他工作,“辅导员”这一岗位对踏实和专注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这是由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对象所决定的。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想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必须要具有一种踏实肯干、热情专注的态度和坚持。若工作中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技术,不仅工作做不好,反而会助长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倦怠感,进而影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富有热情和活力、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学生群体。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专业化职业化咨询服务师;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辅导员要想把工作做出特色和成绩,无疑需要更为踏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辅导员必须要踏实于工作经验的习得,专注于工作技巧的掌握,学会尽速的转变和适应;面对这样的工作对象,辅导员要学会紧跟其思想和生活需求实际,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创设教育情景,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其中的重点是要为学生提供健康人格培育和学业、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创业就业、生涯规划等全方位指导。二、“工匠精神”,彰显的是对精致和完美的追求精致和完美指的是精巧细致,精美工巧,完美无缺。对辅导员来讲,精致和完美也理应是其工作的高境界追求。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的是“育人”。“育人”工作就必须对“人”的主观体验和要求给予充分的关切,不应该是“粗线条”的。辅导员要想很好地完成“育人”的工作任务,就必须把握住“细线条”的精雕细刻的工作状态,把精致和完美作为工作的高境界追求。辅导员工作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