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2008年攻读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3科目名称:社会保障学答案请写答题纸上一、概念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保障制度2.给付确定制3.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4.残疾人福利二、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1、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是什么?2、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意义何在?3、什么是强制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4、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原则有哪些?5、简述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从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谈谈其动因。2.论述医疗社会保险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根据每个案例后的问题进行分析。(2题,每题20分,共40分)案例一:德国人要政府买婚戒“一个希望得到养老金的人,一般不会好斗,而且易于管理”———这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句名言。当时,德国的煤矿工人生活悲惨,为帮助遇难或贫困的伙伴,他们自发设立了“公基金”。为瓦解工人运动,俾斯麦宣布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此后,福利制度成为欧洲国家社会制度的一块基石,成为欧洲走向繁荣与稳定的基础。然而,100多年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痛心地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了?经济活力受损、社会僵化、难以置信的精神抑郁。这是危机的关键词。”德国将高福利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但其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不少享受救济的德国人没有丧失工作能力,而是不愿意工作。由第2页共2页于德国社会保障的层次比较高,涉及领域广泛,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还有诸如医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教育补贴等层次更高的补助,因此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要求”。德国民间有种说法,翻译成中文也很押韵:社会福利大家拿,不拿白不拿,拿了就白拿,白拿谁不拿。目前,德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3%,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负担过重导致国家投资行为减少,经济的低增长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与公众收入,从而使德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德国政府终于认识到,社会福利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从2005年起,德国政府将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合并称为失业金,社会救济金尽可能只发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而目前德国18岁至65岁之间丧失劳动能力者仅有20万人,其他原来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