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中小学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2.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商人B.政治家C.军人D.官史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A.教育B.压制C.保护D.教育和保护4.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A.低于B.不低于C.高于D.不高于5.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A.触犯了刑法B.属于不作为侵权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D.没有违法6.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A.功能固着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7.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A.自知智力B.视觉一空间智力C.逻辑一数学智力D.运动智力8.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比B.感觉后像C.感觉适应D.联觉9.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A.基石B.前提C.条件D.动力1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11.当天学习的外语,为使其保持效果最好,第一次复习最好在()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四天12.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3.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14[.《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A.教学相长原则B.预时孙摩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藏息相辅原则15.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B.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