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知识竞存中学谭富强教学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九册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比例;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运用比例美化生活。2、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识比例在生活中及美术中的应用,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教学准备:教材、素描纸、记号笔、彩纸、剪刀、胶棒、彩色卡纸、国旗、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课件展示)乐山大佛图片:(1)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你对它还有什么了解?(3)你能猜出它有多高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直观对比,感受到生活中比例的存在,比例就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而产生的。)2、导入新课:在生活中,不运用尺子等工具依然可以对物体有感官的了解。这种通过物体间比较而产生的关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称之为“比例”。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感知《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二)欣赏名作,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宋代范宽国画作品《溪山行旅图》:(1)找出画面上的山、树、人、马。(2)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这也是我们中国画中常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比例法则。2、(课件展示)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而“人体是最完美的艺术品”是大家公认的真理。于是他对人体进行了这样的分析…研讨: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显著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3、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比例最早见于数学,一般指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4、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最合理的,最美的呢?怎样才能使比例的美感更加突出呢?(1)小游戏:☆每组合作测量两件收集物品长和宽,并记录。(国旗、作业本、A4纸…)☆算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