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能力目标: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剪纸艺术图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剪纸作品吗?下面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幅剪纸图片,如贴在窗上的剪纸-------)师:漂亮吗!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很强的普及性、装饰性和趣味性。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与剪纸有关的知识。(板书:剪纸中的数学)2、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1:4位小朋友在剪纸。生2:他们已经剪成4幅漂亮的正方形纸花了。生3:长方形纸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生4:要求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生5:剪完后没有剩余。生6: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要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生: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等。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生:拿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师: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师: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有没有剩余?师: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正方形纸在长方形纸上摆一摆,把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分组进行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①学生操作。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摆边长是2、3、4、5、6、7厘米的正方形。②交流汇报。师:请第一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摆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