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航海家的发现教科书说明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但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古到今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认识过程,这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所以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史,由猜想到实地勘察直到运用现代技术准确测绘,才使得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貌有了越来越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为此进行了极其艰辛的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从而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活动准备:教科书以辽阔的大海及乘风破浪的帆板运动为背景,提出了课前准备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对大地形状是如何猜想的?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目的是提示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为课堂交流活动做好资料准备。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包括两个环节。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在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猜想——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这一思路进行编排的,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资料与生活经验展开探究。因此,教科书先提供了人造卫星从宇宙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图,通过卡通“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交流。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交流能力。然后教科书采用“资料卡”方式,呈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将部分教学内容明确地提供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同时也是对学生交流内容的辅助。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活动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包括两部分。一是提出探究的问题:“古人认为地球是怎样的”。教科书展示了古人对地球形状猜想的图片。第一幅是古人认为的“天圆地方”图,第二幅是古代印度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大地这块圆盾。目的是通过提供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的猜想与地球的实际形态存在巨大差距,从而反映出古代科学...